1、蛟洋乡坐落在国道319线和省道306线的交叉口,由25个行政村组成,地理位置虽显优越,但基础设施和乡村公路状况却亟待改善。
2、蛟洋乡平均海拔667米,平均气温为11摄氏度,无霜期约26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680毫米,这里属闽西高寒山区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山清水秀,风景旖旎。
3、蛟洋乡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名苏区。1928年6月爆发了闽西“四大暴动”之一的蛟洋暴动,在上杭打响了工农武装起义的第一枪。1929年,中共“闽西一大”在蛟洋文昌阁召开,毛泽东、谭震林、蔡协民、江华、曾志等同志出席并指导会议。
4、蛟洋镇文昌阁。蛟洋乡地处闽西上杭县的东北部,位于华南虎的故乡,蛟洋镇最繁华的地方是蛟洋镇文昌阁,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的东北边缘,是国道319线与省道306线的相接地,方圆2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058人。
蛟洋乡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名苏区。1928年6月爆发了闽西“四大暴动”之一的蛟洋暴动,在上杭打响了工农武装起义的第一枪。1929年,中共“闽西一大”在蛟洋文昌阁召开,毛泽东、谭震林、蔡协民、江华、曾志等同志出席并指导会议。
收获的喜悦1950年设蛟洋乡,1958年改上游公社,1965年更名蛟洋公社,1984年复置乡。
据说,蛟洋自从建了文昌阁后,果然文运亨通,才士辈出。每年三月初三,全乡文人绅士都纷纷集会于此高阁,“称觞祝遐”,以为“省身克己之助”。辛亥革命后,文昌阁改办为学校——广智小学,邓子恢等人就曾任教于此,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7月中旬毛泽东同贺子珍、蔡协民。
蛟洋,这个坐落在“八闽母亲山”梅花山东麓的小村庄,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而闻名。环绕在村庄四周的连绵山脉形成了一片宁静的盆地,两条清澈的河流穿越其中,犹如蛟龙嬉戏,交汇处的回龙桥右侧,矗立着一座宝塔式的文昌阁,日文昌阁,象征着蛟洋的文化标志。
张芝荣,1909年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蛟洋乡,自幼年起便投身于革命事业。1928年,他积极参加当地的革命斗争,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上杭县蛟洋暴动中的一员。1930年,张芝荣领导的工农赤卫队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他在其中担任了红十二军的政治部主任。
蛟洋乡坐落在中国福建省上杭县的东北部,被誉为华南虎的故乡,这里紧邻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的东北边缘。
清朝中叶,上杭蛟洋人民为了祈求文化昌盛,于村中心倡建了文昌阁。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历时13年才建成,后又于文昌阁之左右两侧分设天后宫、五谷殿。文昌阁外观六层,实为四层。一至三层分别安奉了孔子、文昌帝君、文魁星的神像,顶层为伞状悬柱结构。
蛟洋,这个坐落在“八闽母亲山”梅花山东麓的小村庄,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而闻名。环绕在村庄四周的连绵山脉形成了一片宁静的盆地,两条清澈的河流穿越其中,犹如蛟龙嬉戏,交汇处的回龙桥右侧,矗立着一座宝塔式的文昌阁,日文昌阁,象征着蛟洋的文化标志。
蛟洋乡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名苏区。1928年6月爆发了闽西“四大暴动”之一的蛟洋暴动,在上杭打响了工农武装起义的第一枪。1929年,中共“闽西一大”在蛟洋文昌阁召开,毛泽东、谭震林、蔡协民、江华、曾志等同志出席并指导会议。
文昌阁,一座具有深厚道教文化底蕴的建筑,位于中国福建省上杭县蛟洋村。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十九年,即公元1754年。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和设计闻名,高约32米,主要采用木构材料构建。外观上,文昌阁呈现出六层的层次感,其中一至四层为方形,而顶部则为八角形,象征着智慧的八面来风。
总面积达到228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盖广阔,达204万亩,耕地面积则为79万亩。蛟洋乡由26个行政村、144个自然村和267个村民小组构成,共6293户,人口总数为23677人。值得注意的是,大约300名居民分布在两个自然村,他们是畲族的宝贵文化传承者,而其余人口则主要为汉族客家居民。
1、前几天听上杭朋友说,上杭蛟洋至城关高速明年7月通车。
2、不可能全程高速。因为上杭连蛟洋都没有通,如何全程??如果你喜欢绕道,全程高速是有可能的,但不是高速,是慢速。
3、据福建省铁路建设办公室发布的消息,龙龙铁路两端的自赣瑞龙铁路古田会址站引出,经上杭县至武平县路段已于2019年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因此,武平火车站预计也将在2024年正式运行,届时将结束武平县不通铁路的历史,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出行带来便利和福祉。
4、永武高速公路上杭至武平段于2007年4月动工修建。
5、上杭到武平挺多车的。只要站路边看到车上有写龙岩-武平的都可以叫停。
清朝中叶,上杭蛟洋人民为了祈求文化昌盛,于村中心倡建了文昌阁。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历时13年才建成,后又于文昌阁之左右两侧分设天后宫、五谷殿。文昌阁外观六层,实为四层。一至三层分别安奉了孔子、文昌帝君、文魁星的神像,顶层为伞状悬柱结构。
蛟洋,这个坐落在“八闽母亲山”梅花山东麓的小村庄,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而闻名。环绕在村庄四周的连绵山脉形成了一片宁静的盆地,两条清澈的河流穿越其中,犹如蛟龙嬉戏,交汇处的回龙桥右侧,矗立着一座宝塔式的文昌阁,日文昌阁,象征着蛟洋的文化标志。
蛟洋乡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名苏区。1928年6月爆发了闽西“四大暴动”之一的蛟洋暴动,在上杭打响了工农武装起义的第一枪。1929年,中共“闽西一大”在蛟洋文昌阁召开,毛泽东、谭震林、蔡协民、江华、曾志等同志出席并指导会议。
文昌阁,一座具有深厚道教文化底蕴的建筑,位于中国福建省上杭县蛟洋村。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十九年,即公元1754年。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和设计闻名,高约32米,主要采用木构材料构建。外观上,文昌阁呈现出六层的层次感,其中一至四层为方形,而顶部则为八角形,象征着智慧的八面来风。
龙岩上杭蛟洋文昌阁建筑工程是一项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项目。该项目旨在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同时提升城市形象,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景观。龙岩上杭蛟洋文昌阁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
近年来,上杭县经济发展迅速,成为福建省内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上杭县还积极开展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提升了该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上杭县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之一,曾为国家级贫困县。该县地处“客家祖地”闽西山区,过去十年,该县GDP年均增长3%,位列福建县域第一。此外,自2016年以来,该县已连续7年入选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并逐渐晋升到第七位,成为闽西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县域典范。
上杭县最大的镇是临江镇。临江镇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上杭县的东南部,是该县的一个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该镇拥有广阔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为上杭县最大的镇之一。临江镇的发展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该地区的商贸和文化中心,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
首先,上杭县以农业、林业等为主要经济产业,因此农产品和木材等原材料是该地区常见的商品。其次,上杭县还拥有著名的家具产业,因此家具和家居用品也是上杭客户常购买的商品。此外,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上杭县的外贸业务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关于物流、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需求也逐渐显现。
以紫金矿业为依托。福建龙岩上杭有钱的原因是上杭县以紫金矿业为依托,发展壮大金铜主导产业,2021年获批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上杭县发改局局长黄清春认为,紫金矿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不断做强做大,有力支持了上杭经济社会发展。
上杭县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置县,迄今已越千年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上杭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推动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农业方面,上杭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