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减排网(中国节能减排环保网)

中国节能协会章程

1、协会设会员分为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申请加入需拥护章程、有加入意愿和在业务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热心节能减排事业。会员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参加活动、优先服务、批评建议和监督权,退会需书面通知并交回会员证。如有严重违反章程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2、协会章程的修改需经会员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终止需经会员代表大会和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协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用于发展与协会宗旨相关的事业。本章程于2010年4月3日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解释权属理事会。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3、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委员会(简称管理委员会)成立。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对节能产品实施认证,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国家经贸委牵头组建。委员会名称为China Committee for Certifica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Product(CCEC)。

4、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经二○○八年二月二十七日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第四十八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会的理事会。第四十九条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5、理事会办公厅 - 协助会领导协调管理本部机关日常事务。- 负责中电联章程和本部工作规则规定的会议筹备组织。- 管理与会员单位的日常联系及组织建设。- 管理中电联分支机构及直管、代管学协会,联系省级行业协会。- 管理中电联本部信息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事务。

6、围绕煤炭城市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开展协会工作和会员服务。办好协会会刊和网站,为煤炭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信息,宣传煤炭城市在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交流发展改革中的经验。开发数字媒体,编辑中国煤炭城市发展年鉴以及其它资料和出版物。组织参与煤炭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管理与城市文化的研究。

中国低碳产业联合会的中国低碳产业联合会大事记

第八届中国湖北产学研项目洽谈会暨低碳论坛 中国低碳产业联合会、中国低碳产业联盟承办由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已成功举办七届,搭建了成果展示、技术交易、人才交流、风险投资、军民结合、高层论坛六大平台。

联合会遵守国家法律,致力于推动低碳行业的法律法规建设,推动行业自律,协助政府对低碳产业发展实行监督和管理,组织政府、权威专家调研团对产业进行调研,向政府提供调研报告,为政府制定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提供决策参考。向政府反映联盟成员的意愿和要求。

中国低碳产业联合会(CLCIU)是一个致力于推动低碳产业发展的非盈利组织,由政府、企业等多方力量组成。联合会的使命包括法规建设、产业发展监督,拥有244家会员企业,涉及多个行业,工作内容涵盖公关沟通、行业标准管理、科技创新、绿色工业园区建设等。

中国节能减排协会的简介

1、中国节能减排协会的务业工作受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中国节能减排协会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为政府服务、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2、综合来看,胡杰凭借其在节能服务、媒体、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咨询等多个角色的影响力,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节能减排事业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3、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是一家由中央政府直接出资设立的国有企业,其核心业务专注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公司由国资委监管,董事长王小康领导,致力于推动节能环保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致力于提升产业的绿色转型。

4、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中央企业,是该领域的领军科技服务集团。目前,集团麾下拥有超过260家子公司,以及4家上市公司,业务遍布中国近30个省份和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时期。

2010中国节能减排产业发展报告:探索低碳经济之路目录

1、中国节能减排产业发展报告深入探讨了在2010年全球背景下的节能减排策略。第1篇综述了全球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现状,以及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责任与谈判进展。中国在这一年里,通过优化能源结构,GDP能耗有所降低,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进展。

2、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之路的总报告,重点讨论了结构优化、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等关键领域。结构优化篇强调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促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性。循环经济篇深入探讨了循环经济的法律政策、工业园区发展策略、国外经验及其对中小城市发展的启示。

3、我国会展业发展初探——以低碳经济为背景,深入探讨低碳经济如何引导会展业转型与升级。产业结构“国际标准模式的适用性研究:1952~2008年中国经验的实证分析——兼对“产业结构偏差的一个解释,分析中国产业结构演变与国际模式的契合度及其偏差。

4、低碳经济与中国应对策略(第4讲)则集中讨论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手段,推动经济向低碳方向转型。中国正积极寻求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领导力与贡献。创新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第5讲)强调了城市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中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