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提高政治觉悟。悟性是思维的产物,是智慧的表象,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悟性,从政要有政治觉悟。提高政治觉悟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和积累经验,做到对政治理论、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对自身专业、工作方法娴熟于心。
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可以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可以集中精力、形成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自上而下、上下互动,从自身做起,带好头,不论是修养、作风、为人等各个方面,力争能够做到让人信服。
风气正,人心就齐,干劲就足,事业就顺。风清气正是一种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即要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试想,如果一个地方政治生态里潜规则大行其道,歪风邪气占据上风,庸俗文化充斥泛滥,那么这个地方必然会党心民心涣散,严重的甚至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所以,为政以德,当从自我做起,做好榜样,率先垂范,这样“上梁正了,下梁才不歪”。为政以德,不仅是为政者的基本要求,更能够为治国理政培植良好政治生态。所以,为政者,当先讲德,以德治国,必先治“政”以德。
要注重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班子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切实把学习成果作为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坚定信仰,转化为开展工作的思路办法。
下面我从思想认识、问题表现、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四个方面做讨论发言。
一是大兴公道选人用人之风,不拘一格用人才。自古以来,政以才兴,国以才治,业以才成。没有一大批才堪其用的人才投身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宏大实践中去,工业强省的战略就会是一句空话。而公道选人用人,正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必备条件。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如何选人用人,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政治观念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基础,它关注每一个个体与的公共事务,不同的政治观念会导致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认知存在偏差。
建设良好政治生态,核心是抓住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作风这三个方面。 政治立场是政治生态之根, 政治纪律是政治生态之本,政治作风是政治生态之要。
三)严格组织制度,严肃政治生活。党委带头。党委带头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先后2次召开民主生活会,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各常委带头落实双重组织生活,累计讲党课X次,参加支部活动XX余次。
政治生态情况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理念,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引导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
四)深化勤政廉政铁的作风,强化新班子的向心力。
二是要勇于政治担当。政治担当是政治立场、政治操守问题,核心是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勇于政治担当一方面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信不疑,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坚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不为各种杂音所扰,不为各种诱惑所困,不被各种艰险所阻。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的纪律规矩。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政治生态影响: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首先,要从用人导向上治理,选准、用好干部。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崇尚实干的导向、重视基层的导向、鼓励创新的导向、群众公认的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重拳反腐、激浊扬清。腐败对政治生态的危害最大。
可以减少选人用人上的失察失误,引导群众参与,提升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重视基层一线有利于打破论资排辈,能扩大选人的视野,激发干部的进取精神。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促进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干部队伍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强抓干部队伍建设,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一要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制度。切实落实好党委、纪委两个主体责任,继续清理监管清单和权力清单,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会会讲廉政、时时严纪律、处处转作风”,以制度建设保障作风建设取得实效。 二要立规明矩。
这个必须首先从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开始。应该多多宣传、教育。如果可以那就在墙上贴标语之类的。如果一个人有好的美德,那么他就会自觉的遵守一切规矩。严于律己要看个人的努力,好的意志力可以让自己不犯错误、或者将要犯错误时不断提醒自己。把党的纪律放在心中,时刻谨记着自己当初的坚定信念。
法制建设:法制作为政治生态的基石,强调通过完善法律体系,确保权力运行的合法性和透明度。这包括推动立法、司法、执法的法治化,以及利用法律手段打击腐败,创建一个公正的政治环境。 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围绕完善权力监督和运行机制展开,旨在构建一个公开、廉洁的政治体系。